来源:中国汽车报 编辑:王水仙 时间:2015-03-09 09:13:17
【河南汽车在线】最近两个月,笔者参加了不少汽车零部件厂家和汽车经销商的会议。利用这些机会,与有关企业家进行了较深入的交流。在沟通中,笔者发现,有两种现象值得自主品牌企业认真关注和反思。
第一种现象是,一些拥有较强研发能力和经营实力的自主零部件企业开始主动抛弃自主品牌整车厂,改而寻求为通用、福特、大众等国外品牌配套;第二种现象是,一些过去经营了十几年自主品牌的经销商已经逐步放弃原有品牌,开始进行转型,将力量转移到效益较好的合资品牌或进口品牌上。
笔者认为,这两种现象比去年出现的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十二连降”更可怕、更危险。因为市场份额的下降是一种表象,影响其变化的原因有可能是阶段性的,而上面提到的两种现象所代表的趋势,有可能成为自主品牌未来滑向谷底的根本性因素。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现象呢?就此笔者专门向各方面的人士请教,他们给出了下面的答案。
先说第一种现象,一些有实力、有技术的自主零部件企业之所以开启为国外品牌服务的转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许多自主品牌整车企业战略不稳定。过去十多年里,一些自主品牌瞎折腾,弄了太多的品牌、太多的车型,自主零部件厂家要为其配套,就得投大量的钱搞研发、开模具、上设备、招人才,但没过两天自主整车企业又“撤退”了,回归一个品牌,零部件厂家之前投的钱就白瞎了、浪费了,对此,整车企业也没给个说法;二是不少自主品牌整车企业不讲诚信。明明已约定好了供货价格,但实际中却利用主机厂的强势地位,不遵守合同。比如只要看到原材料一降价,立马让零部件企业降价,可是遇到原材料涨价时却当作没看见;三是付款不及时,导致零部件企业财务成本长期居高不下。零部件企业大多利润微薄,如果不能按时结款,占压资金就会很高,现在中小企业普遍融资难、成本高,有几个零部件企业能承受得了?一位已开始为跨国汽车企业供货的老板对我讲:“只要为跨国汽车公司配上套了,我的心就安下来,因为他们比较讲信用,只要数量、质量符合要求,收款从不费事。现在我们的主要精力是搞技术研发,让新产品跟上趟。国内除了为长城汽车配套外,其他自主品牌厂家我们都主动放弃了。”
再说第二种现象,过去国内有相当一批汽车经销商主营自主品牌,为自主品牌这些年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他们开始逐步大面积撤出,情况之严重,出乎我的预料。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大城市开始限购,自主品牌因竞争力弱被迫撤出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些拼杀多年的自主品牌经销商辛苦半天没赚到什么钱,而且他们对未来也不抱太大的希望。他们反映,主要责任还在厂家:一方面厂家营销战略没有常性,网络政策朝令夕改。一会儿分网、一会儿并网;商务政策也是阴晴不定,时时变脸。更要命的是总经理经常更换,一个人一个打法,谁适应得了?另一方面,自主品牌这些年没有几个车型能站得住脚,产品竞争力弱,赚不到钱。即使个别产品短期走俏,也大多没有几个月的好日子。而且在此期间为了拿货,还要疲于与那些“少年老成”的各级经理们打交道。据两位较大的自主品牌经销商集团老总反映,某几个号称转型已初步成功的自主品牌,尽管其老总为在论坛上演讲和到媒体上拿奖忙得不亦乐乎,但以他们为主的十多家骨干经销商已悉数开始撤离。他们和笔者说了一句玩笑话:“都釜底抽薪了,还在吹呢!”
听到汽车零部件厂家和经销商的这些议论,笔者的心情格外沉重。我们可以评论,甚至批评他们这些作为,说他们不爱国、不支持自主品牌,但更多的还是各自主品牌企业应该认真反思,为什么长城汽车等自主品牌企业仍在汽车零部件厂家和经销商中有较好的声誉和口碑呢?
大家都知道,自主品牌零部件与经销商是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发展的根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这两个现象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自主品牌的将来真是生死未卜。
不信,让我们拭目以待。
购车咨询热线:0371-86122366
周一至周五 (9:00 - 18:00) 法定假日除外